ibet国际集团

图片
作者:ibet国际集团 来源:ibet国际集团

中小学整改委举行第十六届实验基地会议

     ibet国际集团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小学整改专委会”)第十六届实验基地会议,于2013年10月18-19日在沈阳市沈河区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多样的教育,一样的梦想——‘适合的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会议由中小学整改专委会和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沈河区教育局主办,沈河区教育局承办。ibet国际集团会长钟秉林、教育部总督学顾问陶西平、ibet国际集团副会长张绪培,中小学整改专委会理事长傅国亮、秘书长吴国通,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0多位代表以及辽沈地区300多位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主席台
  一、会议组织特点

  中小学整改专委会第一个实验基地——实验学校,是1993年在沈阳市沈河区成立的,第一届实验基地会议也是在沈河区召开。今年恰逢20周年,又是中小学整改专委会第五届领导新老交替之际,选择在沈河区召开第十六届实验基地会议,具有历史性纪念意义。

  会议确定主题为“多样的教育,一样的梦想——‘适合的教育’的理念与实验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要求,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符合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主题聚焦沈河区域和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发展,体现实践性、典型性和个性化特征,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2011年沈河区成功申报此次会议后,就开始了精心筹划。在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国八条”政策出台后,主办方和承办方反复磋商,严格按照举办大型会议的新要求,确定了会议方案。会议压缩会期,简化接待,简化费用,简化会议期间《简报》等。在筹备期间,主办方和承办方多次深入展示学校考察情况,并就会议方案、论文征集和评选、会议通知、会议手册等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进行精益求精的研磨和完善,确保会议既短时高效,又能秉承中小学整改专委会“学术质量好、会议风气好、组织工作好”的会议传统。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为了追寻共同的教育梦想,齐聚盛京故里。预备会议和中小学整改专委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于17日晚如期举行,为次日开幕的大会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会议内容丰富

  两天的会议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开、闭幕式,听取了陶西平、张绪培、张振忠3位专家的学术报告;听取了沈阳市沈河区教育局的区域主题报告;会议还组织了学校现场参观和分组论坛交流。本次会议共征集论文590篇,评出获奖论文118篇,会议最后为论文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开幕式会场
 
  (一)学术报告和区域教育主题报告有深度

  陶西平先生作了题为《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的主报告。他指出,从当代世界教育的基本现状来看,诸多危机威胁着人类的持续发展,科技的迅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挑战。从长远看,最终迎接各种挑战,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锐利的武器就是教育。全世界研究教育都在研究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公平、教育的质量、教师的队伍,各国从实际出发,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策应对挑战,形成了多样化的世界教育格局。他强调,基础教育良性发展的途径是“规范化与多样化的统一”,即: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规范与多样的统一,借鉴与创新的统一,设计与执行的统一。对于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他认为,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共性跟个性的结合,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的多样化办学,指的是根据我们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老师、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基础教育这个阶段,围绕着国家的教育方针跟教育目的形成多种的培养目标、多种的内容、多种的组织方式、多种的评价方式的过程。多样化发展归根结底是要由更多的教育变成更好的教育。学校的多样化发展一定要面对现实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解决这些问题当中进行创新,在“红海”里面开辟出一条蓝色航线,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适应我们的教育,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基础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对于规范跟多样的统一,他认为,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在对“以人为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学校和教职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教育的目标也应当有多样性,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应该是程式化固定不变的,教育为了应对外部变动的环境也必须尽量地保持一种多元化的发展可能。即便是教育的同质化过程也蕴含了对教育同质化的否定,这种同质化自身的否定意义一定会促进教育走出同质化而获得多样化的发展。对于借鉴与创新的统一,他认为,学习与借鉴都是必要的过程,但当感到身前没有明确的标杆的时候,真正的创新可能就要出现了,真正的多样化的特色就要形成了。“一所没有创新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学校;一所没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是没有脊梁的学校。”要大力倡导教育的微创新。对于设计与执行的统一,他强调,要做好学校教育的顶层设计,还要科学化分解,用文化凝聚团队,才能让战略落地。多样化发展不能有投机心理,只有着眼于长远,扎实推进才能拥有更多、更实、更久的竞争力。

  ibet国际集团副会长、中小学整改专委会名誉理事长张绪培作了题为《中国梦,教育梦》的学术报告。他指出,教育现代化主要集中在教育普及化、公平化、个性化、终身化、信息化、国际化6个方面,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体是做到3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重点是抓好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3件事。他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来概括了对“教育梦”的理解。有教无类要解决3类问题:一是外来务工者子弟学习的问题;二是解决教育秩序问题;三是教育内部首先协调的问题就是尊重各类教育。因材施教的核心问题是办不一样的学校,培养不一样的人才。要让人能够人尽其才,一是要启蒙,解决“我是谁”的问题,知道自己的潜质在哪里,想干、能干、准备干什么;二是要立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信念;三是要引导家庭教育和社会舆论,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的概念。

  中小学整改专委会顾问、沈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张振忠作了题为《国家教育时代:现代化思维》的学术报告。他认为,当课程成为国家意志、当我们依赖政府办教育时,当所有的教育政策以及体制、机制都成为国家教育管理的内容时,当教育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摆在了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时,教育已经进入了国家时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应该走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面对教育现代化的国家意志和发展大趋势,解决思维方式至关重要,必须合目的、合规律、合趋势、合实际,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4个维度。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立足于人和人的未来发展、社会的未来发展,研究规律,把握趋势,走完从实际到目的达成这一段充满魅力的艰难里程。

  沈河区教育局局长侯德安作了题为《因势求适,以和为合——沈河区适合的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的区域教育主题报告。沈河区作为中小学整改专委会的区域性实验基地,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宗旨,以尊重个性为核心理念、以多样实践为形态特征、以主动选择为行为方式、以奠基终生为育人目标的“适合的教育”的区域教育发展特色。诠释了沈河区“适合的教育”的内涵,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多维目标实施、多重课改探索、多种集团管理、多层资源应用、多元师训提升、多样特色创建,有效解决办“适合的教育”过程中“看得准”“改得对”“抓得通”“用得巧”“做得好”“做得精”等问题的经验和做法。



闭幕式会场

  (二)学校现场展示和论坛交流分享精彩纷呈

  会议围绕“多样的教育,一样的梦想”大会主题,安排了7所实验基地展示和专题论坛交流分享。7所学校通过校长汇报、课堂及学生活动、校园文化、教师及家长论坛等活动,多角度展示了沈河区围绕“适合的教育”办“多样的教育”的成果;7个论坛通过专家点评、专家论坛、代表互动等环节建构了“适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支撑体系。有8名专家学者应邀做了点评发言,有30名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观点,有大约20名代表做了互动交流。

       1
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

    这是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展示和论坛主题。作为中小学整改专委会的第一个实验基地,学校集中展示了3门国家课程、8门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6个年级全员参与的班本体育游戏。张瑾校长介绍了学校以“追求适合”为核心理念,抓住“自主”“和谐”“扬长”3个基本要素,坚持以评价跟进生成、以研磨定位个性、以目标细化侧重、以选择促进扬长4项课堂基本策略和自学启思、互学研思、助学明思、测学理思的一般流程,通过课程技术和资源支持、评价标准和分析技术,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点评专家陈锁明认为,适合的教育,要关注需求、选择、自主的程度,要做好顶层设计、有路径式学习及有制度保障和环境的设计。论坛专家王欢认为,适合的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材;学校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主。马宏认为适合的教育是提供学生需要的课堂,通过课程和教材的校本化实施,真正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赵翠娟认为,学校和教师在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时,要把怎样教和怎样学分开,把国家的课程变成适合我们这里——适合我们这里的老师,也适合我们这里的孩子。安文铸总结了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和谐课堂的4个要素,即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有能力学习、有方法去学习、有时间学习。真正适合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接受设计好的教育,而是我们为不同的孩子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把有差异的学生培养成符合其自己发展方向的学生。

  2. 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队伍建设研究

  这是沈阳市实验学校中学部的展示和论坛主题。与会者观摩了“1+3”合作作文教学和建立在详实数据基础上的团队研磨课堂展示。校长葛海丰在汇报中阐述了对“适合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的3点认识,即研究性学习、提供个性成长的环境、可有所不为。其做法:一是要构建校本环境,支持专业发展;二是要制订实施策略,塑造学者型教师。学校通过课题研究、课堂评价、课程开发和课材制作4种途径塑造学者型教师。朱志勇在点评中认为,应该大力提倡学者型教师。景敏认为,“合作教学”较好解决了校本研修中“抓问题”这个难点,课堂教学研修从个体走向团队,从模糊走向数据,有效提高了校本研修质量。刘晓明对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三方面的意见:一是加强对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普及和提高;二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运用、动脑与动手之间的转换;三是加强国际教育比较的研究与培训。陈定凡认为,做教育必懂人体、人性,用情为先,用心为要,教师要终身学习。周国韬指出,教师叙事研究要注意分析行为和结果的关系,分析导致这种行为和结果的原因,明确下一步怎么做。

  3. 顶层设计与集团化办学

     这是文艺路第二小学的展示和论坛交流主题。在文艺二校,孩子们“垫上体操”呈现的高难度和高技巧令代表们赞叹地举起手里的相机。“未来课堂”与“全脑母语”校本课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学校构建四大课程模块、八大课程门类、29门可选课程为学生提供适合课程所做的努力。田冬校长在汇报中认为,集团化办学的前瞻设计包含定位、组建、发展3个方面,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的顶层设计使集团化办学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物理组合、文化浸润和机制重构,是集团组建的解决路径;课程重构、和而不同和家校联动是集团发展的解决路径。二者结合使顶层目标落地生根。郑重分享的观点是,集团化办学在顶层设计时,要关注一个好的班子、好的模式、好的队伍、好的文化、好的质量5个方面。曾蓉认为,学校顶层设计要树立现代学校的学生观,要明确顶层设计的认识与定位,要有效实施服务环境建设和终身学习两个策略。崔学鸿认为,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设计要眼高,实施要手低。张彦平认为,学校顶层设计要体现适合,要为现代化服务,要做好底层的东西,办出学校特色。陶月梅认为,集团化应以总校长的价值为总设计,要提升文化的价值领导力,要致力改课程,以课程建设进一步推进集团的优质教育。

  4. 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校实践创新探究

  这是朝阳街第一小学的展示与论坛主题。与会者观摩了学校的活力课堂、活力秀场、活力团队活动,领略了故宫边上这所百年老校“活力教育”的内涵和魅力。彭丽君校长认为,“活力教育”是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教育,是以儿童活泼、快乐和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教育,是以教师身心健康、职业幸福为本的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栽培、点化和润泽生命,为学生完美人生奠基的教育。它以机制活力为基础保障,以课程活力为核心动力,以学生富有活力地个性发展为最终目标。刘凌波在点评中认为,学校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领导团队规划学生个性发展,“活力教育”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宋戈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适合的教育,结合今天民众对教育的需求,教育更应该体现它的选择性和个性化。刘希娅认为,教育即影响,“六年影响一生”。时秋静认为,在内涵上丰富学生,在个性上展示学生,在能力上提升学生,在精神上滋养学生,四维同步实施,让孩子们在班级文化润泽中健康成长。

  5. 课程校本化与创造力培养

  这是文化路小学的展示与论坛主题。与会者通过创意的课间活动展示、课堂教学、校园剧,了解到学校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实践。王丽校长分享了创造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校本化实践研究成果。创造力培养促进了教学对课程校本化的需求,课程校本化的过程又使课改回归教育主线,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文化的提升,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课程实现开放,成就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罗玲玲认为,创造教育发展目标的确定要适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目标应是激发小学生创造的乐趣和愿望,小学创造教育的定位是滋养和引导创造力的发展。孙波认为,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作力,个性化发展就是给学生求知的自由、精神思想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和选择的自由。刘娟认为,在课程校本化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要有的放矢、潜移默化和日积月累。柯中明认为,课程校本化一定要跟学校的文化对接,才能丰厚创造力培养的土壤。

  6. 适合学生教育的学校管理文化

  这是二经街第二小学的展示与论坛主题。与会者观摩了学生的健身活动、课堂教学、师生访谈等活动。张岩校长在汇报中阐释了她们对幸福教育管理文化的理解。她认为,真实地做自己,适合的就是幸福的,“可融入、针对性、能选择、做真我”是适合的标志,更是学校幸福教育的起点。学校通过管理驱动幸福,通过课程建设、课堂优化、规则改进打理幸福,打造最具有幸福感的校园。康翠萍认为,“适合的教育”是一种目标和理念,学校管理文化是实施、实现这种目标与理念的一种途径。康玉平认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校长角色至关重要,校长必须有文化领导力,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扮演好传承者、引领者、践行者的角色。熊梅认为,学校文化形成以后,在践行的方面需要有一个评价的目标体系,要抓住课程和教学这个灵魂去践行,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陈仕儒认为,实现幸福校园的建设桥梁是要寻找到合适的管理,要做到找准适合的管理文化,扩展延伸成全体教职工的行为,并坚持不懈。

  7. 德育专题教育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研究

  这是沈阳市岸英小学的展示与论坛主题。在这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与会者用心体会岸英小学如何用13年的时间,通过对德育的深入思考和综合改革实践,把“岸英”从一个名字培养成一种精神,成就一所学校。马丽娜校长认为,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走以智育为核心的学校发展之路的同时,应该引发我们重建发展路径的思考。传承英雄文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从德育专题活动入手,促进学校内涵优化,重构课程体系,成就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实现让小专题撬动学校发展的大主题。姚文俊认为,德是人的灵魂,如果学校忽视了德育,对人的成长就会造成大的缺陷,在方向、原则和学生发展上承担不起历史责任。陆枋认为,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学校的教育目标是相同的,达到这个目标的路径和方法可以是不同的。王念强认为,适合的教育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姚国华认为,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体系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它是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关尚敏认为,德育要讲求适合,德育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的面对面,还有背对背,还要关注孩子离开学校是否还可以继续进行德育的问题。

  (三)论文学术品质较高

   按照本届基地会议的总体安排,2013年5月末下发了关于征集与评选论文的通知,规定了论文的主题、征集对象和技术规范等。会议共收到论文590篇,共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8个单位送交了论文。按照“资格符合、主题适合、独立完成”的标准进行审查初选后,有效论文共395篇,涵盖了征选通知中确定的10个参考选题。在沈的学术委员会委员、特邀的辽沈地区教科研专家以及沈河区教育局的有关领导组成论文评审组。按照规定的程序,制订了评审标准和工作细则(草案),用草案进行集体试评,再根据试评情况完善评审标准和工作细则,评审组分组评审、背靠背为每篇论文打分,最后成绩合成,确定最终获奖名单。共评出一等奖论文37篇、二等奖论文52篇、三等奖论文29篇,获奖论文占全部有效论文的29.9%。总体上看,进入正式评审程序的近四百篇论文的质量是令人满意的,反映了中小学整改专委会的综合学术品质,反映了各基地校和会员单位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研究的专业精神,反映了各地区协作体和基地校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



论文一等奖获得者代表领奖
  三、成果和影响

  1. 学术引领

  本次会议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实验基地和会员提供了关于“适合的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对话交流的平台。豪华的专家阵容和富有深度的积极探讨,让与会者领略了专家学者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分享了沈河以及全国各地办适合教育的宝贵经验,办不一样的学校,培养不一样的人才,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成为与会们的共识。

  2. 交流与分享

  本次会议在7个展示学校设了7个主题论坛,对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队伍建设、集团化办学与顶层设计等7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交流实践经验,共享研究成果,提出问题和建议,有共识,有争鸣,有碰撞,引起代表的强烈反响。

  3. 事业与友谊

  会议促进了地区与学校之间、代表与代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会议既秉承了中小学整改专委会一向的“事业与友谊”的宗旨和特色会议传统,又开启了简约高效的会风,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基地
会议。




获论文组织奖的地区协作体领导领奖
 


【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