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国际集团

图片
作者:ibet国际集团 来源:ibet国际集团

2011年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由ibet国际集团、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主办,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和国内多家重要教育机构支持,学大教育承办的2011年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于2011年8月13-14日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津巴布韦、日本、意大利等国家以及国际教育组织和香港地区的专家,全国各地幼儿园、中小学学校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教育机构代表8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开幕式并致词。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开幕式并代表教育部致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柳斌致开幕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野泽美纪致贺词。

       陈至立在致词中说,我国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本次会议把个性化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确定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个性化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及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总结我国个性化教育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研究新形势下个性化教育的有效模式,探究个性化教育理论体系,将为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很有意义。她希望代表们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畅所欲言,让真理越辩越明,将我国关于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保证个性化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希望教育界的同仁们关注、借鉴本次会议的丰硕成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推进教育的科学发展。

       陈至立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特殊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正处于新的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露端倪,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将出现重大突破,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催生以知识文明为特征的新型人类文明。与此同时,各国也都面临着资源、环境的日益加剧的压力和种种社会矛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成为各国迎接新的挑战、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的责任越来越重,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其重要任务。她强调,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培养和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陈至立指出,个性化教育主张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战略目标。推进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广大学生的优势潜能,有效培养其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赞成大力倡导个性化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她希望广大教师不辱使命,淡泊名利,确立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位学生的崇高师德,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掌握高超的教育教学本领,以特殊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学识功底影响、感染、教育学生,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刘利民在致词中指出,推进个性化教育,应当正确认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社会个性化的过程”,就是要使每个能动、可塑、具有不同特质的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和知、情、意、行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性格、文化、素质特征;应当正确认识“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在依法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加公平、更加多样、更加富有质量教育机会的基础上,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应当正确认识个性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实现普适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和谐统一,实现提高国民素质与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目标的和谐统一,以适应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才竞争的需要。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011年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主席陶西平主持。ibet国际集团会长、2011年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主席顾明远作了题为《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的大会主题报告。香港大学程介明教授、日本上智大学加藤教授、意大利都灵大学莫妮卡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马科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香港联合国组织协会副会长李锷教授、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和学大教育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金鑫等著名专家、教育工作者分别作了大会报告。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教师、校长还就“课程结构、教学模式与个性化教育”“比较视野下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与政策”“教育评价研究、教育技术应用与个性化教育”“教师教育、终身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与学校发展”,以及“教育培训个性化”等问题展开充分交流、研讨,通过交流和分享,在未来推进个性化教育的策略和实践方面取得了许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