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国际集团

图片
作者:ibet国际集团 来源:ibet国际集团

转变教师教育发展方式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ibet国际集团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综述

 

       2012年10月18日,ibet国际集团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会议主题为“县域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百炼教授,ibet国际集团副会长、ibet国际集团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树山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李五一博士主持年会开幕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培训学习的第24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计200余人出席了本届年会。

       ibet国际集团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ibet国际集团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安徽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总支书记、ibet国际集团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褚宏启教授,吉林省抚松县教育局原局长陆世德,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教育局局长李建国以及华硕电脑中国区商用总监詹正合,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教科所所长柏成刚、河北省迁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青分别作了大会主旨演讲。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贾长河,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教育局局长杜永健,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杨显忠,作为第24期全国县(市、区)教育局长培训班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

       《中国教育报》《新京报》《中国教师报》、央视网和《世界教育信息》杂志等媒体对会议进行了相关报道。

       本届年会聚焦县域内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教师教育政策研究、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等诸多改革命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一、加强教师教育政策研究,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作为我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近年来,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并结合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相关学术专题年会和专题论坛。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黄百炼教授指出:学院作为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力求为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干部之间搭建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本届年会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发展策略。ibet国际集团副会长、ibet国际集团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树山也指出:希望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教育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努力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政策咨询和服务,为促进国内外教育行政学术交流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长期以来,我国以“将教师等同于国家干部”的思路培养教师队伍,忽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最主要的问题是,关于教师专业的性质与内涵至今还未建立起一套大家认同的严密体系。近年来,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变,标志着教师培养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转变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的理念、制度、模式、标准和权利责任,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项复杂而又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对此,要加大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力度,为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诸如政策、学校氛围、技术支持)提供专业支撑,这也正是本届年会举办的目的所在。

       研究数据是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政策研究必须要有强大的、科学的数据支撑。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符合国际规范和全面可靠的教师教育专业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国家教师教育发展政策与现实教师队伍建设相脱离。新形势要求加强基础数据的研究,针对这一状况,华东师范大学于2008年在国内启动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全国性大型抽样调查,该调查项目建立之初包含9个省,目前已涵盖全国11个省,抽取教师样本11190个,调查涉及各地城镇、农村等291所中小学校,通过综合调查、统计和全国采样的深度分析,建立了一个“全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教师教育状况和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政策提供了有效可靠和科学的途径。丁钢教授认为,该调查项目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如果继续获取跟踪数据,将对国家制定教师教育政策提供重要的专业技术支撑。

       “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是近年来基于该数据库展开的第一个研究项目。结果表明,我国的教师政策还不够系统,尤其对地方教师教育政策进行支援的全国性的指导政策、相关研究还比较弱,相应的研究经费更是缺乏。此次调查结果还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无论在数量结构、学历水平还是专业化水平、社会待遇等方面都亟待提高。一是师资总量供大于求,与教师结构比例失调共存。近几年,县域内农村教师比例上升,但由于城乡差异,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农村新老教师比例较大。在结构上,尤其是农村初中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扩容。二是教师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学位拥有率较低且部分专业短缺。学历层次对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和专业发展具有多重影响和决定性作用,同时培养具有较高学历的教师也是教师储备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农村教师大专学历占多数,城市教师本科学历占多数。在整个东亚当中,中国大陆教师学历是最低的。有什么样的学历层次,就有什么样的专业发展基础,对此建议国家将提高教师学历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三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丁教授认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水平正在受到质疑,亟待相应的技术支援和培训提高。四是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尚处于初级水平,远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新技术与课堂教育的整合刻不容缓,这是时代发展的标志,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应作为国家未来十年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发展之一。为此,建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推广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作为国家的重大工程来抓。五是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当前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还不能满足教师个体的需求,建议构建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阶段式培训内容和体系,强化通识性教育和科研能力培训。六是教师总体上对工作比较满意,但教师转岗的比例也比较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地位日益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待遇不高造成的。丁钢教授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支撑社会稳定的力量——中产阶级。建议国家加强相关制度,重点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七是教师准入资格要求过于宽松,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当前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发展的要求,建议国家和政府提升教师入职资质,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国家重大教育改革工程来加以推进。

      二、着眼于教师教育发展趋势,转变教师教育发展方式

       ibet国际集团会长钟秉林教授认为,新世纪以来,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新的教师教育格局正在探索过程中,教师教育资源也正在重组当中,这些变化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首先,教师培养逐步实现大学化,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的学历要求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次,教师来源多元化,综合类大学和其他类型大学开始参与教师教育,过去那种类型单一、定向培养的教师教育格局已被打破,正在形成多元化分工、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教育新格局,教师培养体系由封闭转向开放。三是教师教育实行一体化。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由过去的相对分离走向相互衔接,进而实行终身教育。四是教师职业专业化。不仅要求教师有学历学位资格,还要求通过认证制度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同时,继续探索师范生免费教育。

        所有的改革设想最终要通过具体的学校实践才能得以实施和落实。褚宏启教授认为,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上。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是中国教育新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要求。教学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是校长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重点在于加强以学习为中心的领导力,具体体现在具备合理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优质的教师发展、健全的家校与社区联系、充分的教学条件支持、科学的教学评价与反馈等。而这些内容都涉及到校长的专业成长问题。

       实践表明,校长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教师专业的成长。吉林省抚松县教育局原局长陆世德认为,只有校长的专业发展才有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名校长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走向,那么,一个区域的校长队伍就决定着整个区域学校的发展走向。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责任引导校长追求ibet国际集团的情怀,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校长,鼓励校长们多读国内外教育专著、知名校长办学经验谈等书籍,通过书中所描述的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个个鲜明的教育场景,使校长们从中找到办学的先进理念,释疑办学中的诸多困难。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领导力,只有形成常规化、自觉自愿的课堂领导力,才能使校长产生回归教育本真的自信,萌发追求教育理想的情怀,激发成就自身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该县通过坚持开展影响教育教学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和关键书籍等活动,有效激活了校长们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校长的领导力进而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教师的发展方向。

       三、结合区域实际,探索教师教育发展的实践模式

       建设好以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具体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地区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区域教育竞争力的核心来抓,以教师培养培训为抓手,积极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为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积累了有效的经验。

      (一)弘扬优秀教师师德,着力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是社会道德的表率和引领者。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其他任何职业从业人员都要高的素质和修养,而师德则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职业灵魂,立身之本。近年来,各级政府结合各地实际,加大了师德师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有效加强了师德建设。

       安徽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在本届年会上重点介绍了安徽省师德建设的有效探索与实践。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师德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是从政府层面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例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活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广泛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江淮好老师”等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同时对先进教师个人进行相应的表彰激励,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二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在教师评先评优、职务评聘、绩效考核中,严格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均将师德教育作为培训内容第一个模块。新修订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中,明确规定教师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不得组织或者参与对学生的有偿补习活动。

       (二)实施价值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通过价值引领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是叫响一个理念,明确提出 “教师是区域教育的基石”“教师发展第一”“新安教育与师生共生长”等理念,确立了“教育大发展,教师是支点”的教育发展观。二是明确了一种导向,倡导争做最好的教师。该县教育局局长贾长河认为,“最好”是一种境界,是一个标高,是尽自己能力力求达到的最高程度。倡导每一位教师追随一位名师,旨在通过名师引领和示范使得更多的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自我。三是引领一种风尚,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全县教师读书汇报会和撰写教育教学随笔等活动,倡导争创学习型学校和学习型教师,让学习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石。四是打造一个方针,县教育局通过名师成长的途径和方法着力打造名师、名主任、名学科带头人。五是创新一种模式,让教师培训满足需求。新安县首先从转变观念做起,确立了满足教师需求的培训理念,着力开发适合县情、校情、教情、学情的课程资源,通过实证调研确定培训的目标和重点,培训方式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六是关注一种状态,让教师幸福地活在当下。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要为学生创造一生幸福,同时也要为教师创造职业幸福。关注教师成长,不能不关注教师的生命状态,不能不关注教师的生存方式和教师的心理感觉。新安县通过明文规定禁止双休日补课、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和离退休教师需求、落实教师待遇等,多方面保障和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通过上述措施,新安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多年来,该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在全省、全市保持领先地位。

       (三)整合社会资源,多元化推进教师培训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联合高校,实施骨干教师提升工程,以发挥高等学校的专业指导优势,建立起与高校相互合作、共同育人的新机制。该县教育局局长杜勇健介绍,该县财政每年划拨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在多所师范类大学建立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举措,实现了县域内教师外出培训和师大学生教学实习双赢的效果。同时在全县各学科进行二级培训,通过上公开课等形式,把在基地培训的成果与广大教师分享,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学习热情。

       教师培训需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好各种培训平台,其中包括社会培训机构。作为一个服务于教育的企业,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坚持崇尚教育,助力课改,为基础教育提供提升核心价值和整体服务的教育服务理念。该企业与多家科研单位合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各种专业服务平台,促进了教育研究服务机构与基础教育之间的有效合作。

       (四)创新机制,合理配置农村教师资源

       河北省迁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青认为,城镇化进程带来学校布局的调整,产生了许多新问题,科学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农村教师资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该市不断扩大城区教育规模,并通过进城选招、招聘新教师等多种形式,使城区学校教师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农村学校面广点多,教师相对分散,成为制约师资均衡的重点和难点。对此,该市重点针对农村特殊学校、特殊岗位,加大师资配备力度。一是加大了生活教师的配置,专门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按照80︰1的比例配备生活教师70人;二是着手解决农村专业教师不足问题,按照10个班配备音、体、美教师的配备标准,近五年内又补充配备了音乐、美术教师194名,使当地农村中小学基本上做到了开全学科,上足课时;三是解决了农村教学点教师不足问题,该市不受常规师生比限制,对200人以下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按班师比配备师资,同时让中心学校承担教学点部分学科教学的任务,从而基本上满足了各教学点的教育教学需求。

       (五)加强教师管理,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加强教师考核,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教育局局长李建国认为,没有考核的管理是低效的管理。该县采取多种措施改革教师管理:一是改革学校评估机制,分别按小学、初中、高中3个阶段进行测评,并将结果与人事安排直接挂钩。二是加强校长、教导主任等学校领导力建设。该县教育局今年召集全区所有的校长、教导主任,按照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分别进行谈话,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校管理者明确工作方向和任务,并给予工作动力和适当压力,以唤醒工作热情。强化教师工作督导,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相应政策的落实。自2005年以来,安徽省教育厅坚持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一年一度的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考核制度,扎实有效地推进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在内的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

       实行家校合作,发挥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遵义市红花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杨显忠认为,家访是教师育人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该区自2008年至今,先后启动了5轮千名教师家访活动,每年全区4000多名教师先后进入10万名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并要求全区教师做到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必访,单亲家庭学生必访,行为有偏差的学位必访,重病残疾学生必访,还要求教师对受访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在家表现以及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做详细的调查和了解。通过深入开展千名教师家访活动,加强了家校联系,既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又有效提升了该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教风。

       进一步扩大和推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教育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为实现全员培训提供了技术平台,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将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教师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一些知名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数字化教育的运用和普及,如华硕电脑公司先后在西藏昌都、四川成都、山东淄博等地进行了成功的案例开发,在如何有效配置和使用数字化教室等信息设备,如何开发、建设、共享、使用数字教学教员资源库及优秀数字文化资产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年会期间,专家学者、教育局长、企业界代表之间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会议强调,今后师资队伍建设要关注并着眼于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变化,重视教师数量、结构和质量变化趋势的研究预测和相关政策研究,加强政策导向的科学性,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进程。同时,加强政府部门的科学统筹规划,抓住机遇,勇于探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发展观、政绩观,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师待遇,使之真正做到体面生活、开心工作、在竞争中成长。